光有名师还不够 名师工作室输出“大咖秘笈”

“传帮带”蔚然成风

青年教师成最大受益者

来源:沈阳晚报 2023-03-15 09:52

  寒假里,校长带着青年教师开启晋级之路,培训从学校文化讲起。工作中,每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都将按照入职年限完成自己的升级“三级跳”,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在沈阳市第一二四中学,无论是有多年教学经验、颇有名气的资深教师,还是刚走上教师岗位几年的青年教师都依托学校五大名师工作室,从班主任工作、科研、教法研究、课程建设和职业素养提升五个方面不断修炼功力。各工作室里,大家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大咖”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秘笈”,也让教师们不知不觉在分享经验、创新教学方法上热情高涨,越来越“卷”。

  名师工作室里猛学“大咖”的“秘笈”

  在一二四中学,名师工作室机制已经成为教师们不断提升自我、完善教学教研技能的必由之路。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分门别类在不同工作室找到最有经验的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名师工作室让名师资源最大化辐射覆盖其他教师,激发工作室成员突破创新。

  五个工作室各有侧重,马荻名师工作室主攻科研;宋晓宁名师工作室钻研教学方法;刘正华名师工作室聚焦一名班主任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赵智名师工作室打磨出一节节精品课程;枫青工作室则为初入一二四的青年教师准备,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要求。

  “组织青年教师听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大家再一起评课交流,不断琢磨教学方法。”宋晓宁介绍,目前该工作室成员按照“思维导图”“教学量化”和“信息技术”三个不同主攻方向分为三个模块。“比如我们的信息技术方面,年轻教师会和我们分享B站等一些同学们更容易接受的信息来源,也会告诉我们如何在网上寻找更新更全的教学资料。”

  作为刚入职一年半的青年教师、化学教师邱钰婷则坦言,自己在名师工作室的收获,绝不亚于她在东北师范大学攻读化学师范本科、硕士期间的所学收获。“以前对思维导图的印象,就停留在一个章节总结上,但其实真正学会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用来拢知识点,也可以呈现在板书上,让学生‘俯视’全局。”

  收作业里的“大学问”让青年教师感叹

  在名师工作室设计之初,为了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也颇花费了一番心思。“工作室参与情况列入教师职称评定条件,一级职称必须有两个工作室的结业证书,高级职称必须有四个工作室的结业证书。工作室选择不分先后,按照个人需求进行选择,这样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校长丁飞介绍,名师工作室已经成为一二四中学教学、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更让青年教师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飞快成长。

  “我当班主任的第一天,早上收作业时,几位课代表同时站起来开始收,班级可以说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只经过刘正华老师的一次指导点拨,第二天收作业我让课代表先将要收的作业在黑板上列出来再依次去收,几分钟就完成得又快又好。”在一二四中学工作两年多的青年教师陈奥说,自己几乎所有班主任管理技巧都来自刘正华名师工作室的学习。

  青年教师们的努力付出让在一二四中学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沈阳市优秀教师马荻感触颇深,“这种全员都非常努力、付出的状态,不知不觉在学校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所以没有人会‘躺平’,用自己的付出换来成长。”工作室的新老教师在教与学、传帮带的过程中,互相激发激励,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正如马荻,为了寻求更好的效果,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教学经验录制成几分钟的微课,发送给工作室成员,实现一对一的教研打磨,而经过这样培训的首批马荻名师工作室的结业教师,也已经成长为讲师,为接下来的工作室成员传授经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编辑:test1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沈阳网官方微信(sydcomcn)